我们“幸运”地生活在一个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让几乎只要有信号接收和发射的人们都建立起了联系,而日益发达的交通网络又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曾经阻隔如天涯海角如今也是咫尺之间、朝发夕至。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似乎被空前地拉近,是的,“似乎”而已。

人与人总会走向失散的。

二十年前,基于 Internet 的即时通信 (IM) 工具发展起来,彼时能上网的人在用着 ICQ 和 MSN;那时的国人在腰胯 BP 机,手持大哥大,用电话线连接彼此;后来手机的普及,让人们低头在方寸大小的九键上敲击,短信简单的文字和最基本符号所构成的最初的表情传递着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十余年前互联网开始席卷,彼时人们在 QQ 上热络地聊天;如今,国内每日用户活跃量最大的微信连接着屏幕内外的人们,大部分的应用都有着自己的私信平台,子弹短信又以一种另类出众的交流方式搅局 IM 市场……

所以,你看,在“短短“二十年的时间里,人们用来交流的工具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从拨号上网到如今抬手就接入网络,从曾经有人算着字数发电报/发短信到如今随心所欲拨打语音/视频电话,技术发展给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我们也总是在感慨社交网络的发达让我们越来越容易地遇到、认识、熟悉原本陌生的人,人与人的连接因为社交网络而轻易与紧密,何谈“人与人终会分离呢”?

所以,你还记得扔在哪堆杂物里的旧电话簿上那些已经陌生的号码,是哪个你攒着硬币用公共电话与其通话的人么?

你还记得那些旧时功能手机里,那些琐碎短信的发件人,曾经半夜也还在陪着你一条短信一条短信聊着天的人么?

你还记得那些 QQ 上灰掉了的,很久没有动态的帐号,尘封的又是哪个曾和你畅谈过的人和哪一段记忆么?

时间帮我们淘漉我们身边的人,社交软件的不断更迭又帮我们“简”去了曾经我们”认识”的人。

人与人的关系实在是脆弱,尤其是在拜社交网络所赐,不认识的人的“熟识“变得越来越容易之后,人与人的关系越来越脆弱,一次社交软件使用频率/热度的更迭就会抛去这些关系。

人和人越来越容易并肩去走一段路,也越来越轻易地于悄无声息中分道扬镳。在不断的社交手段更替中,我们已经丢失了很多曾经“热络“的关系,我们看到了很多所谓“感情”的“稳固”假象和脆弱真相。

最近看到一句话说:“我们每个人都很孤独,我们的一生中,遇到爱都并不稀奇,稀罕的是遇到理解。”把这句话稍微改一下,其实我们这一生,遇到某些陪你走过一段路的友情并不稀奇,重要的是那些一直留在你身边的人。

我们不知道微信之后取代它的会是什么,就像手持大哥大的人无法猜想到微信会成为生活中如此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我们现在的人际关系又会在下一次社交网络的升级更替中得到更新,这期间,时间帮我们去掉一些人的面具或者面纱,帮助我们看清他们。每一次更新我们会发现那些脆弱的友情,只是在某一个时间段存在,随后彼此就会走向失散,彼此形同陌路。

而总会有一些人,他们从手机里互动频繁的短信到 QQ 上始终热络的聊天,再到微信上活跃的闲侃,到所有社交平台上都有着互相关注互为好友。人与人始终在走向失散,而你和他们没有,目前也还没有,不知道未知的未来会如何,但这些人才是人们说的“最重要的朋友”。

所以快速的友谊固然让人时时保持着新鲜感,一种“我和这个社会的其他个体始终保持交流”的感觉。一个原本不认识你的人完全可以通过你在某一个社交平台的最近动态,知道你喜欢什么样的音乐,关注什么样的话题,有什么兴趣爱好,最近看什么书……迅速、快捷的友情也就可以通过这些方便简洁的话题开始。但往往新鲜感过后,就会归于沉寂,你也明白,这不过是一时的偶遇,你们都是人,最终还是会失散,重回“陌生人”这个原点。

人在向死而生,借用一个很俗套的比喻,我们的人生是开往坟墓的列车,总会有人上车,总会有人下车,那些陪你一直坐到终点的,其实是你最珍重,也是最在乎你的人。

因了脆弱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们总会走向失散,尘封于曾经的社交媒体,甚至你再也记不起和他们的故事.但其实,相处中没必要患得患失,活在当下是最无奈但是最重要的事,反正大家总会走散的,珍惜那少有的几个不会走散的人,也就足够了。


来自青年书法家 @尚巍SAVI 老师的手书

2021 年 8 月 14 日更新:惊闻尚巍老师不幸去世,沉重悼念。